三下乡特辑(十六) | 荣乡蕴茶色队之总结篇(四)
截止2023年8月17日,商学院“荣乡蕴茶色”队顺利走完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短短七天时间里,我们深入基层、走入乡土,行走于荣州大地,访谈于千家万户,感慨繁乡沃野,更觉人杰地灵,未来一片光景。
茶色透亮,亮出敢担当,身先士卒
如今,离开铁矿开采的荣县,却在政府大力推行茶产业的带领下,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花茶之乡”的美誉,让这里的经济欣欣向荣,更让这里的发展越来越值得憧憬。
民生无小事,了解其经济类型转变的艰苦后,我们无不为当地政府为民谋利之决心和群众百姓不辞劳苦之毅力所感动。我们跟随茶农,见过凌晨五点的露珠,体验摘茶的辛苦,忙了一上午,才发现这里面每件事情都是那么地辛苦,而正是这份辛苦,成为茶产业为大众所选择的缘故,也教会了我们,具备决心和毅力,才能勇攀高峰。
匠心陶器,器技须苦练,披星戴月
荣县土陶之所以能够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支柱产业,其中少不了像吴贵文老师这样的工匠,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无色处见繁花。我们跟随吴老师的步伐,体验土陶制作的过程,指尖一挑一摸,掌心一开一合,便胜过无数精挑细选。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这个道理于人无异,若没有精益求精的执着,如何能化腐朽为神奇。
冶盐技卓,卓技靠转型,吐故纳新
南国灯城,千年盐都。从明朝到新中国,数不清的蝶变,造就盐业富庶蜀中。参观盐业博物馆,学习盐业发展史,感受制盐的生产,从最初的人力古法制盐,到现在的工业现代制盐,盐业的发展史,也是制盐技术的创新史,绵延千年未曾停歇。
望远方觉天地阔,实干才能破浪行,虽沉静在博物馆,这些不同的古代智慧却不约而同地向我们诉说着卓越的秘诀——鹏之大非一羽毛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唯有守正笃实,不断创新,方能久久为功。
我们是荣乡蕴茶色队,我们为发展成就观察团,我们也是无数知识青年中的一份子,我们的任务是梳理自贡荣县的经济发展,探究其中蕴藏的深刻道理,感受来自广大人民的教育。时至今日,三下乡志愿活动到此结束,但我们相信,发展成就观察团的任务还在继续,我们将继续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