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特辑(八) | 插上“科技翅膀”,接轨“数字化生活”
移动支付、线上点单、扫码乘车……数字化科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深度融合。当人们欣喜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滚滚向前,享受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便捷时,却忘了有一批因为种种原因而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老年人悄然掉了队。
今年2023年暑假,吉利学院商学院四川省广安市科技助“农”团队,响应学校号召,以消除数字鸿沟为宗旨,深入乡村基层,切实解决老年人在智能设备上的使用问题,并帮助他们如何更好的使用相关设备,助力乡村科技普及的发展。
序幕
“爷爷,打开这个绿色式样的微信,点下这右上方的扫一扫,就可以识别二维码。我来操作一下,您看……”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时代,7月18日,科技助“农”团队4名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四川省广安市坪滩镇保华村、双河口村及武胜飞龙的梅拖村老年群体,开启了智慧助老服务活动。科技助“农”团队的主要目的是面向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运用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简单的科技技能,以便尽快融入数字化生活。在活动前期,团队与各地村委取得联系,并深入基层群众,融入当地生活,了解相关的需求与情况。
宣传进行中
为帮助村民了解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与含义,科技助“农”团队在活动前期进行了走访宣传并对当地的智能手机进行初步的调研。
活动进行中
为更好地服务智慧养老工作,科技助“农”团队成员走进乡村,开展多元化多方向的“助老行动”。“面对面” “手把手”,在团队成员一对一的指导与讲解下,老人们逐渐掌握了操作要领。“我们好多老人不会使用微信,感觉都跟社会脱节了”,活动中一位50多岁的陈阿姨爽朗地笑道,“现在学会了看微信群,也就能很好配合社区村委的相关工作,以后无论大事小事,自己也能随时知道,很方便日常生活!”在活动结束之前,陈阿姨向团队成员咨询有关线上购物的相关问题,团队成员也细心讲解,手把手指导。
很多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下很难接受和学会智能设备的使用,我们就一遍一遍地教他们。在双河口村开展活动期间,我方团队走访到了一位养蜂的老爷爷家中,为其解决智能设备的使用问题并教他们如何更好的使用智能设备,在活动之余,老爷爷向我们讲述了抗战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历和养蜂的经历,让我们走出了书本,感受到了更为浓厚的乡村气息和当地深厚的红色底韵。
“科技跨越了千山万水,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当留守老人学会和家人打通第一个视频电话的时候,他们脸上洋溢出的笑容深深鼓励了团队成员,团队队员表示:“看到奶奶笑的那一刻,我感受到所做的志愿活动是多么有意义。”
活动总结
帮助老人接轨“数字化生活”,线上与家人相见,感受信息时代的幸福感。本次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与乡村科技普及之间的差距。正如习主席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所言,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科技普及也亦是如此一个都不能掉队。立足实际与自己所长,找到出发点,感受学生在当今社会发挥出的强大力量,贴近生活服务当下。此次活动颇具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启迪当代青年关注老人,助力乡村科技振兴,让更多的老年人搭上时代发展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