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历史回顾
7月7日
日本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龙王庙大瓦窑之间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日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电冀察当局,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国军拒绝此一要求,但为防止事态扩大,派出河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三人,与日方代表缨井、日军补给官寺平、秘书齐藤三人前往调查,但日军于晚上八点左右开始炮击卢沟桥。
7月8日
凌晨5:30左右,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率步、炮兵400多人,开始发动攻击。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要求蒋介石尽快履行西安事变时的承诺。下午,日军向城内中国守军猛攻。国军第29军37师109旅219团的团长吉星文带领队伍奋起还击。
7月25日
日军在天津塘沽港卸下大批军用品,用40辆车日夜不停向丰台运送,此时,华北日军共集结了十万多人。随即,日军20师团77联队11中队侵入廊坊(38师113旅226团驻地)。
7月29日
8时,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和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战至18时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退至古城。战后又回到北苑。北京城内独立27旅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驻防天津的29军38师部队,凌晨主动向日军进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大炮反击之下,15时开始撤退,天津陷落。
历史“见证者”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尽管现在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但是,曾经的苦难不能忘。幸存的老兵们也是历史的见证。
曹玉佃
曹玉佃,江苏仪征人,1926年生,1943年加入新四军,先后在南京、扬州等地与日军作战。
“17岁当兵,几乎天天打仗。”曹玉佃回忆自己的战斗经历时,向记者展示了他右腿上一处约十厘米长的伤疤,那是被日军刺刀捅伤的。
“不能退,往前冲,一鼓作气。”曹玉佃说,强忍着疼痛,他没有退缩,硬是继续往前拼,砍死那个日军。
摆脱敌人后,曹玉佃才注意到腿部被贯穿了,被战友救下送医救治;若是这一刀刺中胸口,那他可能就倒在了山坡上。
刘思远
1931年,16岁的刘思远父母双亡后,为了讨一口饭吃离开家乡菏泽投军当兵。此时日本关东军已经占领了东北,日军频繁向河北挑衅,大有挥兵南下染指全中国领土的企图。
五年过后,刘思远在表兄郭祥民的介绍下,从地方团练部队转到了原冯玉祥的西北军第29军,编入第37师第220团。第29军当时的军长是宋哲元、副军长是佟麟阁,第37师师长是冯治安,第220团团长是戴守一。
卢沟桥事变爆发前,第29军由于与日军进行过喜峰口之战,所以对日军的狼子野心很了解,时刻提防着日军下黑手。全军官兵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奋勇反击频频挑衅的鬼子。刘思远加入第29军后,曾被团长选为侦察兵刺探日军的动向。
吾辈当自强
卢沟桥上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血与泪的国耻不容遗忘。我们纪念先辈的抗争,更要警示自己铭记历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理想,振兴民族,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和平安宁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