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架构
学院领导
联系我们
专业简介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CMA方向)
审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
商贸
管理科学与工程
财会专业
市场营销
审计教研室
党团建设
党建工作
团建工作
教育教学
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
学科竞赛
实训实践教学
团队建设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
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
产业学院
学科建设
国际商务
学生发展
实习与就业
学生活动
创新创业
学生社团
文件下载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办公室
留学项目
商院英才
优秀校友
教师风采
学生风采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团建工作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点点滴滴见深情

发表于:2023-03-28 来源:

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清晨6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八斤的家乡安徽省铜陵市,境内长江蜿蜒50余公里,其间多弯多岔,洲滩散布,是长江中下游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江段,适宜江豚生活繁殖。

  江豚是一种食性单一且繁殖力低的哺乳动物。“20世纪80年代,经常能看到江豚在长江里戏水,后来因为工业污染和过度捕捞,越来越少见了。”张八斤回忆道。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人们惊喜地发现——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江豚回来了!

目前,全长58公里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江豚数量已有50多头。“我们迁地保护基地中的江豚数量从最初的4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1头张八斤说,尽管工作量不断增加,但他却特别开心。

 274.jpg

【河长巡河在画中】

  水润万物,鄱湖浩渺,风光旖旎。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在江西省吉安市百里赣江风光带,清风徐来,不时有鸟儿掠过。望着眼前的风光,刘克坤不自觉地哼起了小曲。作为青原区张家渡段村级河长,他要定期巡视自己的责任段。

  “以前一些支流河段水质不好,鱼虾难生。”刘克坤说,这条江西人民的母亲河也曾受过伤。2016年,吉安市实施河长制后,张家渡段河道范围内的两家苗木基地、3家采砂场等逐步退出,如今这里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环境越来越好了,有时在河段上巡视都是一种享受。”刘克坤讲起了这些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江西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全域开展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

  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世界上98%以上的白鹤在鄱阳湖区越冬。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居民”回归:大规模刀鱼群、珍稀鱼类鳤鱼、绝迹多年的颌针鱼……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如今的赣江,河面干净,河岸整洁。在赣江各个河段上,人们时常能看到和刘克坤一样,沿河道骑车巡河的河长,一起走进这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动画卷。

275.jpg

【皖北喝上了长江水】

  “我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25岁的安莹莹打小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边长大。

  2021年,安莹莹嫁到了安徽省亳州市,其他都很好,就是用水让她有点闹心。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属于极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过去,日常用水都是地下水,一烧水容易起水碱,喝着也有些涩。”安莹莹说,刚来亳州时很难适应,就在家安装了净水器,可是每隔两三天就要更换滤芯。

  随着引江济淮工程持续推进,2022年12月30日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初春时节,微风轻拂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宽阔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游水嬉戏。在亳州市城南,从空中俯瞰,新建的亳州调蓄水库生机盎然。

  作为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的重要一站,引调而来的长江水顺着淮河与西淝河一路北上,通过管道运送至这座占地约3000亩的“大水缸”,再通过城市供水线路,送往千家万户。

  “家里和单位都通了引调水,能喝上400多公里外的‘娘家水’,真好!”安莹莹笑着说。

 276.jpg

【鸟儿用翅膀为巢湖生态点赞】

  八百里巢湖岸边,一个身影熟练地举起相机,定格眼前的美景。他叫钱茂松,是一名有着十余年观鸟经历的摄影爱好者,至今已拍摄了上万张“巢湖飞鸟图”。

  “原来的巢湖,夏天蓝藻暴发,腥臭味扑鼻,人在岸边都没法待,就别提鸟了。”回忆起过往的巢湖景象,钱茂松直摇头。曾经,巢湖饱受“生态创伤”,湖水一度呈现墨绿色,严重时甚至舟船难行。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从立法划出“红线”保护巢湖到十年禁渔,从生态清淤湖体底泥到入湖口建设生态湿地净化水质……系统治理之下,巢湖生态屏障初步构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巢湖逐渐成为鸟类天堂。

  近年来,钱茂松的镜头里,多了许多“新朋友”:首次发现大天鹅、彩鹬、棉凫……仅他自己拍摄的水鸟就有近200种。“鸟儿们用翅膀为巢湖生态投下了赞成票。”钱茂松说。

 277.jpg

【黄河入海口,湿地气象新】

春意正浓,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成群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鸣叫声此起彼伏。

    “鸟儿欢快的叫声,是我最爱听的‘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专班工程师王立冬说。

  王立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水。每年3月至7月,他密切关注黄河水位,并根据黄河流量及湿地需求,及时采取不同措施把水引入湿地。

  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自山东东营入海,造就了独特的黄河三角洲——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黄河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流路固化、河床下切,黄河与湿地的水文连通性降低,造成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鸟儿失去栖息之所。

  保护区实施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取、蓄、输、用、排”水系格局,形成“河、陆、滩、海”入海循环主干道,打通了黄河与湿地间的“毛细血管”。

  “通过引黄口、输水渠道、微地形塑造及补水监测网络的建设,我们彻底改善了湿地的生态补水条件。”王立冬说,“现在鸟儿多到我都认不过来了。”

278.jpg

谈笑间,一群水鸟飞向天空,浅滩上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