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团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建工作
三下乡特辑(九)| 严守耕地红线 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
2023-07-28
来源:
阅读人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为深入体会杜绝耕地非粮化政策,吉利学院商学院“田野青春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3年7月来到四川省简阳市禾丰镇火盆村进行实地走访。

 58.png

询问情况 深入探讨

59.png

——图1 走访火盆村——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距简阳市市区21公里的火盆村,在这里我们向当地的党组织书记——郭书记,咨询了当地的具体情况。这个季节村里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和南瓜,但据郭书记介绍,近两年收成都不太好,几乎没怎么下过大雨,干旱导致玉米难以生长起来,提前枯死。而南瓜种在大棚中,虽然接通了滴灌的管道,但情况依然严峻。目前村中已经接通的管道运输水流,实际流量很少。目前全村农业用水仅靠葫芦嘴提灌站一座,相对于极端天气而言实属杯水车薪。

粮食安全 共守家园

 60.png

——图2 与郭书记交流探讨——

当谈到既然种植粮食收入不理想为什么不考虑种植其他时,郭书记坚定地表示:“这是决不可能改变的,我们要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要执行国家政策,守护粮食安全,杜绝耕地非粮化”。我们通过问卷的方式向村民们了解、普及了一些耕地知识。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携手前进 攻坚克难

 62.png

——图3 深入农田——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火盆村进行耕地粮化还有一个困难则是劳动力不足,村中两千多口人,五六十岁的劳动力已经算是年轻的。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他们是农民,为我们守护着这一片土地,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农活,获得的却是不高的收入,我们学过《悯农》中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却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一粒粟”和“万颗子”之问浇下的不仅仅是水,是他们的汗;施下的不仅仅是肥,还是他们的心血。


启示 

民为邦本,谷为民命。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对于粮食安全更不能掉以轻心,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我们要以科技为支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民和藏粮于技,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在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头顶艳阳

满怀希望

脚步丈量乡村路径

志愿挥撒青春汗水

吉利相伴

我们永远在路上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2 11:07:23